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信息>>图片新闻>>正文

我院科学家在渔业水域新污染物生物效应评价领域取得创新成果

2021-09-10 10:15:08  来源:院资环中心

双酚类化合物和微塑料是渔业水域中广泛存在的两类新污染物。以双酚A、双酚F为首的双酚类污染物短期暴露即对水生生物造成明显的发育毒性、雌激素效应和神经行为影响(Mu et al., 2018;Yuan et al., 2019),而此类污染物的长期效应,还有待明确。此外,近期的研究表明,微塑料能显著增加重金属、多环芳烃和多氯联苯等污染物的毒性(Batel et al., 2016; Jeong et al., 2018; Kim et al., 2017),双酚类污染物在微塑料存在下,对水生生物的复合效应更加令人担忧。

近日,院资环中心水生生物多样性与水域环境保护创新团队先后在环境科学领域知名期刊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s(IF2020: 9.03)和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IF2020: 7.96)发表论文,系统阐释了双酚类污染物在单成分长期暴露,以及与微塑料共暴露的场景下,对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

微塑料存在下双酚类污染物对斑马鱼的毒性效应

研究人员使用斑马鱼胚胎和仔鱼为研究对象,评价了双酚A/双酚F分别与0.5和25微米粒径的聚苯乙烯微塑料颗粒共同暴露后的联合致死效应和行为影响,并跟踪监测了微塑料颗粒在斑马鱼体内的生物蓄积效应。研究发现在两种粒径的微塑料存在时,双酚A和双酚F对斑马鱼仔鱼的致死能力均显著增强;而微塑料未能改变双酚类污染物对胚胎的急性毒性。荧光聚苯乙烯微塑料暴露发现,0.5和25微米粒径的颗粒均可在斑马鱼仔鱼体内蓄积,但未能在胚胎中蓄积(分布在绒毛膜的外表面)。此外,与单一污染物暴露相比,聚苯乙烯微塑料和双酚类化合物共暴露表现出更强的行为影响。以上结果表明,微塑料的存在会增加双酚类污染物对斑马鱼仔鱼的毒性;而由于绒毛膜的保护,胚胎可能不会受到这种作用。

双酚F长期暴露诱导斑马鱼生殖毒性

进一步双酚F自胚胎至成年的长期暴露试验发现,暴露后成年雌鱼的产卵能力显著下降,并伴有性腺中明显的组织损伤。成年雌鱼和雄鱼的性腺中均检测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此外,亲代双酚F暴露后,子代(F1)发育出现明显障碍,包括心率降低、体长下降和自主运动抑制等。进一步的转录组测序结果发现,F1代胚胎中参与骨骼/心肌发育的基因水平发生显着改变。以上结果表明,双酚F可通过干扰HPG轴和诱导性腺损伤,抑制斑马鱼的繁殖,并影响子代的早期发育。

资环中心穆希岩副研究员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李应仁研究员为本项工作提供了指导。相关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076220,21607173)和水科院科技创新团队专项(2020TD11)的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7/s10311-021-01320-w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8969721050671

上一条:中国水科院召开2021年巡察工作部署会议
下一条:部计财司调研渔工所容灾备份中心工作